佛珠,又稱念珠、數(shù)珠,漢傳佛教名詞,是念佛菩薩圣號或持咒時,用以計數(shù)和束心的工具。而念佛是修行佛道基本方法之一,掐捻念珠誦經(jīng)持咒念佛,能生諸種功德。梵名叫做〔缽塞莫〕。而中國民間一般非佛教徒亦有配戴佛珠,因?yàn)榉欠鸾掏揭喽嘞嘈攀执鞣鹬榭杀F桨病?/p>
佛珠的種類
佛珠的種類很多,若就其使用方面來講,通常可分為三種類型:
1、持珠——用手掐捻或者持念的佛珠;
2、佩珠——戴在手腕或臂上的佛珠;
3、掛珠——掛在頸上的佛珠。
佛珠不同數(shù)目含義也不同
佛珠中,數(shù)目較多的是18粒(加上主珠是19粒)和108粒(加上主珠是109粒)。18代表著十八不共法,這是佛的十八中特有的功德,是其他圣賢所不具備,所以說是不共的;18也代表著十八界:內(nèi)六根界,外六塵界,加上六識界,共十八界,十八界包含的宇宙中所有現(xiàn)象。108代表著百八煩惱,也就是人的一百零八種煩惱。簡單來分這一百零八種煩惱不外乎五蓋:貪、嗔、癡、慢、疑,也就是貪婪、怨恨、蠢癡、傲慢、疑惑。
216顆佛珠的含義
首先我們要知道216顆佛珠的含義,就應(yīng)該明白216是108的雙倍,至于我們常見的108顆佛珠是什么含義呢,據(jù)了解108粒佛珠的意思是:為了表示求證百八三昧,斷除一百零八種煩惱,從而使身心能達(dá)到一種寂靜的狀態(tài)。百八煩惱的內(nèi)容,有多種不同的說法,總的來說,六根各有苦、樂、舍三受,合為十八種;又六根各有好、惡、平三種,合為十八種,計三十六種,再配以過去、現(xiàn)在、未來三世,合為一百零八種煩惱。如經(jīng)中所言:
諸菩薩問:云何百八?佛言:有所念,不自知心生心滅中有陰有集,不知為癡,轉(zhuǎn)入意地亦如是,識亦如是,是為意三。見好色、中色、惡色,不自知著不自知滅有陰有集,乃至觸亦如是。彼經(jīng)但列六根各六,雖無三世之語,而結(jié)云百八,故知是約剎那而為三世也。既以心意識三為意地三,故通三世,如云集起名心、籌量名意、別知名識。意三既爾,故使所依五根亦爾。三世三個三十六故,故有百八。
使用方法
使用方法:一般持念珠念佛是由母珠旁的念珠開始,每念佛號、經(jīng)文或咒語一遍即用心捻掐一顆念珠,間珠不算,如有記子每捻珠念佛滿一串珠時即撥動一記子,而捻珠至母珠時多不越過,而逆向而回,因?yàn)閾?jù)金剛頂瑜伽念珠經(jīng)所戴,各念珠表示觀音,母珠表示無量壽或修行成滿之佛果,故捻珠至母珠時要逆向而還,否則即犯越法罪。 除了一些宗派如密宗對持念珠有一定規(guī)定外,其他的記載大多沒有嚴(yán)格的規(guī)定。
在佛教經(jīng)典中,對于掐珠的方法,也有不同的記載:
《攝真實(shí)經(jīng)》中對執(zhí)持念珠的方法是這樣的:
佛部:應(yīng)用右手母指與頭指(食指也)掐之。
金剛部:應(yīng)用右手母指與無名指掐之。
蓮花部:應(yīng)用右手母指與四指掐之。
羯磨部:應(yīng)用右手母指與四指掐之。
《蘇悉地經(jīng)》的記載是只有胎藏界三部:
佛部:右手大指與無名指之頭相合,中指與小指直立,頭(食)指少屈,附于中指中節(jié)以掐之。
蓮花部:合大指與中指之頭,余指皆舒而掐之。
金剛部:合大指與食指之頭,余皆舒而掐之。
《軍荼利儀軌》云:以右手大指捻頭指,當(dāng)心撥珠,余三指散直(這是佛部的[說法印],亦名[持名印],這里則為[念誦印]。)左手引珠,右手持珠,如轉(zhuǎn)法輪狀。
《無量壽儀軌》云:二手當(dāng)心,各聚五指,如未敷蓮花,左手持念珠,以右手大指無名指移珠,誦至最后一字移一珠。
216顆佛珠的穿戴法
佛珠一般由108顆念珠組成,在第7顆、21顆、54顆、87顆、101顆用其他顏色或大小的珠子隔開,稱為:隔珠或數(shù)取。一般來說隔珠要比子珠稍大,數(shù)量可以采用1到3顆不等,并且不計算在108顆之內(nèi)。54顆的佛珠要在第27顆前加隔珠,27顆、18顆的佛珠則要在每9顆加一粒隔珠。216顆是108的兩倍,穿法也一樣。
記子留是指每串弟子珠的末端所附的比弟子稍大的一些珠?;蛘唢椢铮部捎媒饎偨Y(jié)代替,目的是防止弟子珠滑落。
在佛珠的開始處的母珠上又附有2根粗帶子,在每根帶子上又串有十枚小金剛環(huán)或十顆小珠,以十顆為一串,如同算盤。采用十進(jìn)位,代表佛教十波羅密。即:施、忍、精進(jìn)、禪定、般若、方便、愿、力、智、戒。
216顆佛珠手鏈戴法
佛珠108顆手鏈,一般適合纏繞3-4圈,適合左右手佩戴,根據(jù)個人喜好,適合春季男女配飾。216顆佛珠是108顆佛珠的兩倍一般適合6-7圈。